close

開始工作後,一切都很「新鮮」,像是最近如火如荼的在徵選碩三實習生,不諱言的說,一開始我顯得有些「興奮」,好像當我有機會「選擇別人」意味著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,但是經歷這些過程下來,包括從履歷的篩選、面試的評定、應徵者有其他更好的抉擇時…,才發現內在其實有許多「衝突」正在進行著,所以很想寫下來,當作自己的省思。

    我一直覺得念諮商這條路相當辛苦,不僅是必須要念許多書、操練自己的實務經驗,還要兼顧時間與論文的壓力,這些就夠折磨人了,還要面對一連串「被評價」的過程,從碩一下開始得投兼職實習履歷、碩二投全職實習履歷等,那一關一關面臨「檢驗」的過程,雖然一方面我們提前經歷「求職」過程所會遭遇的挫折,但也在這個時段不斷的磨著我們的信心。

    而我自己也才從一個剛「被選擇」的狀態中渡過,馬上卻得開始去評價別人,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矛盾,好像在檢選他人的過程中,卻不經意地忘卻了自己被一些「外在條件」評價地不舒服感,尤其在「諮商」這個圈子裡,我們得注重一個人的特質、與他人互動的關係、以及諮商專業的表現,又得兼顧能不能在一個學校裡面成為一個好的推廣活動者(就是要有辦活動的能力啦!),這些種種卻又不容易從表面的「經歷」可以確實看得出來。有些老師注重投履歷者的學校、成績、大學的狀態,有些老師注重他兼職實習的經驗、實務經歷豐不豐富,對於一個碩二的學生而言,似乎要求的太過嚴苛了!?那我自己究竟「在意」什麼呢?在那個必須要篩選別人的過程中,我發現自己竟也不知不覺得評定起「表面」看到的「條件」,像是有些應徵者的自傳寫來活潑、有趣,美編也相當用心,吸引了我的目光,可是因為實務經驗的不足而讓我很難給下高分。我不知不覺也直接評價了一些很表層的東西,而忘記內在靜下來感受「一個人」,我們究竟要一個合作、相處愉快、學習潛力強的伙伴,還是一個不需太費力教導的、能夠招引學生、功能俱佳執行者?

    在面試的時候,這種掙扎又更顯得嚴重。有的應徵者表現地伶牙俐齒、口條佳、活動經驗豐富、諮商能力佳,但是就是有點「缺乏人味」或「真實感」,甚者還帶著一股傲氣;有的應徵者則是顯得憨厚、回答的拙劣,卻給人一種自然、親切的感覺,在兩者權衡之下,我幾乎給了每個人同分,但我知道那是我不敢面對內在真實自己的感受,擔心我做錯選或和其他前輩做了不同的選擇。如果憑著個人的直覺,我比較會喜歡「感覺舒服」的應徵者,若以「現實」需求來考量,我會期待一個「有能力」的人進來協助;那究竟來實習的人,需要具備什麼條件,好難取捨,我沒有太多表達自己的意見,也不敢太強烈地表露自己的喜好。其實回想起來,自己工作也才短短的三個多月,就得擔任起「評價」別人的角色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,當想起才剛剛經歷完這一切的自己,有時就會顯得不忍與難以下判斷。另外,在選擇的過程中,必須要去衡量與評價別人,甚至於得跟大家品頭論足每一個應徵者,是一個很不讓我喜歡的狀態,加上又得後設自己所持的角度與眼光,是個很耗能的狀態,也難怪我面試一天回家後,竟然累癱了!

 

    也許寫這篇文章,只是想要提醒自己,在「選擇」的時候,可以考慮的更多,更清楚自己所持的角度與心態。我知道,在必須去篩選與評價別人的情境之下,有時也可以更細膩的去看一個人、去找尋每個人的優勢與權衡劣勢的可包容性,還有不僅僅是我們在選擇別人,這也是一個應徵者在選擇的過程,當應徵者做了超出我們預期之外的抉擇時(收到拒絕的訊號時),我們也要接納別人的狀態,並且提醒著自己每個有緣合作的實習生,都是一份禮物與學習!

 

【小插曲】:

在看履歷的過程中,忍不住還是覺得北市教大的學弟們非常的優秀,不光是履歷呈現的不錯,更是有著豐厚的經歷。我的同事問我說:「你們市北的學生怎麼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呀!?又兼職實習又去張老師或是到政大當初談員,每個人都做好多事情喔!」我很自然的回了一句:「所以我們論文都寫不完呀!」是呀!這真是我最真實的反應了,當我們努力在奠基我們實務過程中,卻也勢必會犧牲掉一些東西;有時我分不太清楚,到底什麼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,到底是趕快畢業比較重要,還是要好好的堆疊我們的專業經驗重要?然後,當我們努力加強自己在實務上的優勢時,又得被評價論文的進度怎麼那麼慢?能不能如期畢業?唉~得再加強一次,念諮商所實在是太辛苦了!除非有過人的耐力與實力,否則很難一一兼顧。雖然,我們還是會走過來,但是種種被評價的過程,是得咬著牙、忍著痛、流著淚,自己撫慰著自己、擦著傷口、正向看待挫折…,得以健康的成為一位諮商員,然後繼續著面對後續的挑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